还记得你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么
是否因为盯着插图入迷而走神
是否“费尽心思”
为课本上的插图“改头换面”
网络图前几天晨小妹提醒过年秋季新学期孩子们的教材变了其中,部编版语文教材插图设计得更具童趣,色彩更丰富
万万没想到
新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
多幅插图
竟然出自咱安徽人之手!
他们就是安徽阜阳的“连环画夫妻”
何保全和于泉滢
这一次
他们给新版语文课文
《金色的鱼钩》
《梅兰芳蓄须》
《丁香结》等
绘制插图
↓↓↓
(在人教版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两人就共同绘制了《花钟》插图。其中,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等八种花卉以顺时针的方式连在一起,寓意各种花朵开花时间各异,像钟表一样,可以24小时报时。)
(何保全和于泉滢所绘制的语文课本《梅兰芳蓄须》中的两幅插图手绘稿)
(五年级课文插图《金色的鱼钩》)
(六年级课本插图《桥》)
9月1日
江淮晨报记者采访了解
两人专攻连环画已经30多年
曾作为安徽仅有的两位连环画家
为《读者》供图
两人创作连环画30多年
3年前开始绘制语文插画
“大概是在年的时候,北京人教社的主编就给我们打电话,希望我们能给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绘图。”说起给语文课本绘图的机缘,于泉滢回忆,这都源于三年前的这通电话。
“当时为什么找到我们呢,因为从年开始我们俩一直给《读者》供图,当时全国也只有十三、四个人吧,整个安徽除了另外一位漫画家,就我们俩一直在给给它绘连环画了。”从年两人创作了第一本连环画《黄克诚大将》开始,到后来连续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西游记》等连环画册,在因此在全国漫画圈打开知名度。
也正是因为30多年的坚持,三年前,夫妻二人接到为语文教材绘制连环画的机会。
于泉滢介绍,在今秋正式使用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两人合作绘制了《金色的鱼钩》、《梅兰芳蓄须》、《桥》、《丁香结》等课文插图。其中,《金色的鱼钩》三幅组图反映的是艰难行军路、老班长饿倒;《梅兰芳蓄须》有两幅组图。“同时,配套的教辅配套读本《小英雄雨来》,其中的26幅连环画插图也都是我们俩共同完成的,今秋开学,将与全国小学生们见面。”
曾因人物形象“无饥饿感”
就推翻手稿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金色的鱼钩》,因为我们在这组连环画中倾注了很多心血,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改了好几次。”谈及创作过程,于泉滢表示,“构思起来倒不难,难的是怎么去描绘出每个小红军的神态。”
从构思到下笔,两人大概花了半个月去沟通,绘制成图后,何保全则认为其中一个小红军的面部“呈现红润”而推翻全部手稿,重头再画。“我们考虑到那种状态下,小红军可能因为过渡劳累、饥饿,应该是面部消瘦、满脸菜色的。”于是,为了一个人物的“饥饿感”,两人连改三遍才满意。
仔细抠每一幅插图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情、细节,成了三年来两人绘制书本插图的共同追求。
“绘制连环画这么多年,每一幅作品我们都像是对待一个孩子在创作,但这次给书本绘制插图我们感觉特别不一样。”于泉滢表示,因为这是能够为国家教育、儿童教育出一点力的,所以我们感觉特别荣幸的同时,也是抱着十二分的认真和负责。
记者了解到,在人教版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两人还共同绘制了《花钟》插图。其中,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等八种花卉以顺时针的方式连在一起,寓意各种花朵开花时间各异,像钟表一样,可以24小时报时。“这幅插图也是一改再改,花了很长时间。”
最担心连环画
“后继无人”
“化连环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干这个。”几乎和所有的“老行当”一样,连环画这几年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这也是两人最担心的事。
在于泉滢看来,连环画绘制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不仅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还要不断汲取知识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这样,你画出来的东西才有细节、才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让她和何老无奈的是,如今社会上很多人都急于求成,让他静下来花个5年、10年成为一个连环画家是很难的。“以前连环画最高峰的时候可以说是占了中国绘画的半壁江山,你看,过去我们看的小人书、插画都属于这一类,但现在安徽的连环画年轻画家也很少,好的是,现在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也开始注重培养这样的人才。”
于泉滢说,接下来,自己和何老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