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
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将于6月30日结束
如果你可以退税而未申请的话
那么就会损失一笔钱
而如果你需要补税而未补税的话
可能面临最高1万元的罚款
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这两天
阜阳不少人在忙活这事
会计人员忙着提醒单位同事
之前没在意的小伙伴
忙着申报退税
时间紧迫!还没办的可要看仔细了个税年度汇算将截止
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自年开始全面实施。按照规定,个税综合所得在次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年度汇算。
也就是说,年3月1日至6月30日应当办理年度综合所得的年度汇算。6月30日将是办理年度汇算的最后一天!
所谓年度汇算,简单来说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计算税款”,然后多退少补。
个税改革后,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4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税。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已预缴税额
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小伙伴进行了个税年度汇算,有人收到了数目不等的退税,直呼“退税真香”,而有人则需要补税,“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税还要补!”
哪些人需要退税、补税?
只要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报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都可以申请退税。
而综合所得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年度汇算补税金额在元以上的纳税人,需要办理补税。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办税指引》,补税的常见情形有:
一是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预缴税款时重复扣除了基本减除费用(元/月);
二是除工资薪金外,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导致适用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率;
三是预扣预缴时扣除了不该扣除的项目,或者扣除金额超过规定标准,年度合并计税时因调减扣除额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
四是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因扣缴义务人未依法申报收入并预扣预缴税款,需补充申报收入等。
未补税可能最高罚款1万元
如果你是属于需要退税的,是否办理年度汇算申请退税是你的权利,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是可以放弃退税。
而如果你是要补税,可能有人看到自己要补税的金额会感到“肉疼”,于是产生了不管这件事、不愿意补税的想法,但是这种心态不可取,因为未按期补税的后果很严重。
国家税务总局表示,如果你是属于应当补税的,办理年度汇算是你的义务。如果没有补税,可能面临税务行*处罚,并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追缴税款、加征滞纳金。滞纳金则从超过缴纳期限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
也就是说,年度汇算申报后,如果你需要补税,请在年6月30日前补缴税款,否则将面临罚款,还有每日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
三种办理汇算方式
办理年度汇算的三种方式:自己办、单位办、请人办。
一是自己办,可以通过手机个人所得税APP、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等渠道自行办理年度汇算。
二是单位办,即请任职受雇单位办理。
三是请人办,即委托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单位及个人办理。
那么个税如何进行汇算?
有哪些方便的途径?
小编手把手带你汇算
教你退税/补缴
手把手教你用APP退税
第一步
下载个税App
首先在应用商店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直接搜索“个人所得税”或“个税”均可找到。下载安装后在“个人中心”注册并登录,注意尽量填写完整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信息、租房、房贷等。
第二步汇算未做申报先行
App首页选择“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申报
在App首页,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如有涉及“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相关专项可以申报,也请一并申报后再进行汇算。
第三步重点重点重点!核对并填写各项申报数据
一般企事业单位员工所在单位都会统一进行申报,此处选择“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即可,如有更换工作单位或其他相对复杂的工作人事变动,请选择“自行填写”。标准申报流程中,每部分收入与扣除费用均可查看,填写并核准后即可进入下一步。
如有“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可选择“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或“单独计税”,由于二者计算的方式会略有不同,所以最终产生的应缴税额也会有所不同,请各位考量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式。
第四步“退”还是“补”?
计算税款与确认差额
在完成申报后,进入下一步即可开始计算应退税额,这个步骤是自动的。究竟是退税还是补缴差额,全看这一步了。
再次提醒!
依法申请年度汇算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依法提出申请或者放弃。
而依法年度汇算补税,是纳税人的义务,如果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虚假申报,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税务行*处罚或信用惩戒。
2天后截止!
赶紧转发到朋友圈
提醒身边人!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税务网、云南税务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