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老友张哥家串门。
没想到这个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竟然在看了一条新闻后,红了眼眶。
安徽阜阳。
一位父亲在家中登高干活不慎跌落,躺在地上久久无法起身。
这场意外,父亲一直瞒着家人。
女儿放假回家查看监控发现这短短20秒的镜头,瞬间泪崩。
直到那一刻,父亲依然没有告诉任何人,医院也没去。
唏嘘良久,我从张哥口中得知,原来他也曾遇到类似的状况。
6年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城市打工人。
父亲骑车的时候摔伤了胳膊,连拧毛巾都不住地颤抖,第二天却仍坚持去工地干活。
等到他从母亲口中得知这件事时,居然过去了两三年,父亲的手为此还落下了病根。
“如果当初我再争气一点,我爸也不至于老了还这么辛苦。”
我能看出张哥的惭愧和懊悔,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啊。
01
天涯上有一个历经十年的老帖: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离开家的日子里,爸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直到现在,这个帖子依然被网友不断提及。
从陆陆续续的回答里,可以看到满屏的感动和心酸:
每一次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总能弄出一大桌子菜,给我们准备许多的水果、零食,还有衣服鞋子,他们会和我们聊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领着我们去逛这逛那,热热闹闹十分温馨。
但没有我们在家的日子里,他们是“空巢老人”,他们会一直很安静,或许还有一些失落。
他们节约而简单,说话不多发呆不少,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我们在家时的丰富多彩……
他们一盘菜可以吃很多天;
他们天天看我们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
他们总是把我们的房间一遍遍打扫;
他们总是随身携带手机,怕我们来电;
为了看到远方你的样子,他们常常在电脑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父母藏着太多的“不体面”。
最近,在《新京报·剥洋葱people》上看到一个故事。
出生在沂蒙山区的陈小冬,由于常年在外地工作,给老家安装了监控。
本是因为母亲去世后,方便照看独居的父亲,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幕幕却让他无比揪心。
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老人总是闲不住。
地里的农活放不下就算了,秋收结束,竟然还要骑着电动三轮去养殖场打零工。
一天80块钱的工资,常常要从早上七八点忙到晚上六点多,天黑透了才回家。
入秋后,北方的夜很凉,父亲黑灯瞎火,冷锅冷灶的对付着。
最让他难受的画面,是“父亲抬个矮板凳坐在家门口,呆呆地望着院外的那条车来车往、人去人回的小道,狗子趴在不远处。”
“67岁的人,看上去瘦削而衰老,说他76岁也不违和。”
来源:《新京报》
视频无声无息,却无时无刻不让陈小冬的内心饱受煎熬。
想起一句话:
“父母亲,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可一旦你离开它,即使你会想它、爱它,也很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