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科教司教育处四级调研员程明羕,科教司教育处干部林聪等一行到阜南县调研指导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安徽省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涛、科教处四级调研员杨昱;阜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珍,阜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云川,阜南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庄文普,市卫健委人事科科长梁晨,县卫健委副主任李旭东,医院主要负责人屈开新等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李健主持。
黄珍副市长在讲话中代表阜阳市委、市政府对陈昕煜副司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近年来,阜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医改工作决策部署,创新构建“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顺利实现“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激情、医院能发展”的既定目标,创造了贫困地区基层医改的“阜南方案”,相关经验做法被全国各地观摩学习,充分展示了阜南医改的智慧和担当。希望阜南县以本次国家卫健委调研为契机,继续扎实做好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作,为健康阜阳、健康阜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李云川县长就阜南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共体建设进行了简要介绍:年以来,阜南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核心难题,以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有效联动,重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利益链和基层健康服务网,通过上建医联体、下组医共体,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级卫生室为网底,集“服务、责任、发展、利益”四位一体的县域医共体。年按照安徽省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方案,全面实行以“两包三单六贯通”为主要内容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了“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新型县域分级诊疗机制,实现“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激情、医院能发展”的改革初衷,探索出符合新时期中国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医共体阜南方案。孙春兰副总理专题批示进行经验推广,赢得了国家紧密型医共体片区经验交流会、华东六省一市现场会在阜南召开,在全国基层综合医改会议上作经验发言,相关改革经验被全省、全国各地广泛借鉴。
庄文普常委就阜南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力争让人才“引得来”。出台人才引进奖励措施“,推行校园“直招”,探索实施“县招乡用”人才政策,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快速增加。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力争让人才“留得住”。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为基层医疗机构兜网底,各医疗机构持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每年组织各类先进评选,切实保障其经济待遇和精神荣誉,形成了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资源配置,力争让人才“用得好”。大力开展县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改进软硬件设施,有效改善医生执业和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拓展人员晋升渠道,全县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显著提高。四是重视教育培养,力争让人才“发展快”。借助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契机,“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底”,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群众受益程度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随后,陈昕煜副司长一行又先后来到县医共体服务中心、医院、焦陂镇卫生院实地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编制周转池定单定向生培养与使用等工作进行详细调研。
调研结束,陈昕煜副司长对阜南县医共体建设及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指出:阜南县作为贫困地区基层医改模式的源发地,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基层医改提供诸多经验,其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于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在于健康至上理念的有效落地,既为医改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希望阜南县继续推进改革步伐,持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把积累的工作经验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力争在深化医改上取得更大进展,在卫生健康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