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医保窗口设置自助服务机、社区*群服务中心开设为民志愿服务项目、非公企业开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动……连日来,颍州区不断拓展*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米护栏守护百姓出行安全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历史上,地处阜阳市的颍州西湖曾与杭州西湖齐名。如今,颍州西湖开发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一大批便民设施同步推进。
据悉,颍州西湖所在的颍州区西湖镇内水系丰富,随处可见沟河塘。早些年,基础设施不健全,晚上照明不足,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60岁的村民周大妈告诉记者,之前晚上她骑车带着孙子出门,需要十分小心。“俺们向*府反映情况之后,现在给河沟都给装上护栏,路灯也亮了,比以前安全多了。”周大妈所说的护栏,正是西湖镇*委响应群众诉求规划建设的。目前已经投入44万元资金,安装了米护栏。
“为群众办实事,是我们把*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西湖镇组织委员陈亚婷告诉记者,该镇外出*员较多,为了确保*史学习教育“无死角”,镇*委采取寄送学习的方式,为外出务工的*员寄去*史学习材料,并建立
随着*史学习教育在颍州区的深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同时也在该区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截至目前,颍州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多件。该区营商办、财*局、住建局、人社局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走访活动,共解决企业难题17条,正在办理3条,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办不成事”窗口专解“疑难杂症”
“服务群众走心用情,你来办事我来帮忙。”在颍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服务大厅里,有一个特殊的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为办事遇阻的市民帮忙。
前不久,市民朱女士咨询工伤认定相关事宜。由于该事项不属于区*务中心人社窗口受理事项范围,无法在大厅内办理。经窗口工作人员指引,朱女士来到“办不成事”窗口,反映了自己的诉求。
接到问题反馈后,该窗口工作人员冯倩详细了解情况,预判该事项属于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办件,于是立即启动“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将办件转交至“办不成事”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对接区人社局,详细指导朱女士办理流程,确认了沟通渠道,后期持续跟踪进展情况,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府工作越做越细,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理清门路的朱女士对工作人员一再表达感谢。
“站在群众角度为群众做实事,咱们多忙一点,让群众少忙一点,用我们的行动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颍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王惠告诉记者,该窗口开设一个多月来,已经为市民解决了多个“疑难杂症”。其中不少市民通过锦旗、感谢信等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工作人员的谢意。
此外,颍州区财*局、民*局等区直部门也在深入推进“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对饮用水安全、安置房“办证难”、消防不通水、楼房漏水等问题进行了协调和跟进;颍州区清河街道大力推行“在职*员进社区”举措,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并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袁集镇梳理群众身边的难心事、烦心事件并登记造册,盘点消号,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自费购买打捆机,免费服务老百姓
在颍州区,*史学习教育不仅在**机关得到扎实开展,在非公企业*组织,“学*史,办实事”也已蔚然成风。
午收时节,天气干燥。皖北麦田里秸秆成堆,若遇上明火很容易被点燃。为帮助村民们消除这一隐患,安徽宏阳绿化管理有限公司*支部自费购买了2台单价21万元的打捆机,免费给农村的秸秆杂草打捆,既消除了隐患,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在田地里,记者看到该公司*支部书记杨敬宇正带着支部10多名志愿者忙着给秸秆打捆、装车。杨敬宇介绍,其公司主要负责城市环卫工作。年,公司成立*支部之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陆续开展起来,为群众办实事的想法早已根植支部*员心中。
“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村的大难题,我们在得知村里需要秸秆打捆机的时候,支部毫不犹豫购买了两台机器前来支援。午收时节,我们每天分三班,每班都有十多位志愿者来帮忙。”采访间隙,记者看到田地里堆放的秸秆被打捆成一个个长方体,志愿者们把它们整齐码放在卡车上,再运送到统一堆放点。
颍州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区将统筹整合乡村振兴局、经信局、发改委、数据资源局、住建局、人社局、民*局等部门资源和优势,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等项目加快建设,努力将颍州区建成阜阳市城市形象“大客厅”、社会治理“样板区”。(记者张毅璞宣*李娜胡广)
来源:中安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