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阜城三区解除静态管理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通告》(年第23号)精神,结合《阜阳市教育局关于恢复线下教育教学有关事项的通知》,《颍泉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有序恢复线下教育教学的通知》(阜泉教8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师生返校复课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师生返校前需提供近4天健康证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安康码及行程码,对于不能提供以上材料的或其他不符合返校条件者不准返校。二、为避免聚集,我校采取错时错峰返校机制,具体如下:4月8日:早晨7:00——8:00九年级,高三年级学生返校下午:5:00——7:00高二年级学生返校4月9日:早晨7:00——8:00七八年级学生返校上午8:00——0:00高一年级学生返校三、学生返校时应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校后排队有序入校,家长不准进入校园。四、住寝室学生精简行囊,不要带太多多余物品。五、返校后要服从学校管理,严格落实各级防疫要求。阜阳市第四中学年4月7日颍州区教育局
关于高三初三学生返校复课的通知
各高三、初三学校:
依据我区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专家建议,颍州区作出高三、初三返校复课决定。具体如下:
一、高三、初三返校复课具体时间
.高三、初三年级返校复课时间:年4月8日。
2.其他年级复课时间另行通知。
二、各学段师生返校复课具体要求
.各校高三、初三年级师生和班子成员于7日上午9:00开始在校做核酸检测,做到一个不落,务必通知到每名师生和班子成员。以班为单位,有序错时错峰、排队(间隔2米)进行检测。
2.各有关学校严格按照阜阳市教育局《关于恢复线下教育教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办函[]6号)和《颍州区各类学校开学返校复课疫情防控指导手册》要求,返校前加强对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员的7天行程的追踪及健康检测,排查摸底,确保信息不漏一人,所有教职员工进校门必须扫“双码”、测温、登记。
3.对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学校暂不复课,维持现状;对暂时居住封控区、管控区内或阜阳市外仍不能返校的学生,要做好疏导工作及线上学习的帮扶指导,及时消除学生及家长的担忧。对封控区、管控区内教职员工和市外不能正常按时到岗有缺口的,要及时进行调配。
4.学校要做好“两案九制”的修订、教学环境消杀、食堂宿舍管理、师生返校统计、返校复课演练、健康观察室、物资储备室建设等一系列事项,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其他事项参照手册中的各项要求于4月7日一天认真落实完毕。
颍泉区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有序恢复
线下教育教学的通知
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民办学校:
根据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阜城三区解除静态管理有序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通告》(年第23号)、《阜阳市教育局关于恢复线下教育教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办函〔〕6号)精神,为统筹做好我区校园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分批有序推进返校复课,经区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和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分批错峰,有序返校复课
第一批返校复课:4月8日(星期一)九年级、高三年级;
第二批返校复课:4月9日(星期二)高一、高二年级,七、八年级,小学四至六年级;
第三批返校复课:4月20日(星期三)小学一至三年级;
幼儿园返校复课时间不得早于4月20日。
存在下列情况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
①在中高风险地区的;②本人或共同居住人员的健康码异常的;③本人或共同同居住人员仍处于隔离或自我健康监测阶段的;④仍处封控区、管控区和未完成规定隔离措施的。对不能按时返校复课的学生,各学校继续做好线上教学服务。
二、强化健康管理,明确相关要求
(一)返校复课师生员工须提供包含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的健康承诺书。
(二)学校应要求返校复课师生员工和共同居住人员共同做好健康管理,尽量减少外出,每天要将当天的健康情况向学校报备。
(三)学校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细化返校复课方案和应急预案,对返校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人进行健康监测、排查摸底,确保信息不漏一人。
(四)学校在返校复课前要对本校落实“两案九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验收。复课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开展一次应急处置演练。学校要预先通知全体任课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好复课准备工作。
(五)区教育局将会同卫健等部门对学校复课准备情况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安排返校复课。
三、严格内部管理,做好教学衔接
(一)全寄宿制学校继续实行封闭管理。封闭在校的师生,家中有处于居家健康监测等风险人员的,继续在校封闭管理。
(二)非寄宿制学校严格执行“五个一律”。学校应督促返校复课的师生员工,严格执行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闭环出行,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接触外界无关人员,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三)加强校内管理。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降低图书室、体育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密度,引导学生不扎堆、不聚集。
(四)强化家校对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