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七个方面看阜阳人口发展变化
TUhjnbcbe - 2022/9/30 10:48:00

以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跨越十年开展的关于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内容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阜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市人口总量稳定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一、常住人口总量稳定增加。年,全市常住人口为.0万人,与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0.0万人,增长7.90%。年均增加6.0万人,年均增长0.76%。从全省数据看,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和十年间人口增量均位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率高出全省0.51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的稳定增长,表明国家生育*策的调整在我市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增长惯性得以保持。同时也表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部分外出人口选择了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同时又为我市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家庭户人口规模下降。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家庭户人口规模20年来持续下降,从年的3.69人下降至年的2.99人,再下降到年的2.85人。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表明我市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已经改变,年轻人结婚后更愿意独立居住,住房条件改善,交通便捷带来的人口迁移流动等因素,都对户规模产生影响。

三、人口性别比回升。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7万人,占50.70%;女性人口.3万人,占49.30%,性别比为.82。作为人口流出大市,我市在年—年十年间,人口性别比由.29下降至年的98.02,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外出务工人口以男性为主,导致我市人口性别比下降。年—年的十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及各项鼓励就业创业*策措施的落地,部分男性外出人口选择在家乡就业,拉动了人口性别比回升。本次普查数据显示,年人口性别比同年相比上升4.80。

四、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较大。全市常住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5万人,占比57.13%,与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增加9.9万人。虽然比重下降3.21个百分点,但我市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庞大,劳动力资源仍较为充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人口抚养比上升。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4万人,占比24.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万人,占比13.79%,全市总人口抚养比(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之和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为61.90%。与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6个百分点,总人口抚养比增加12.41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上升,表明我市在人力资源上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而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市仍将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人口文化素质提高。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市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向更高层次转化。年,全市每10万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为人,比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人,增长.60%;受高中教育的人数为人,比年的人增长38.83%;受初等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的人数为人,比年的人下降2.84%。以上数据显示,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扎实,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我市的文盲率由年的9.25%降至年的5.72%,减少了3.53个百分点。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我市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万人,占41.9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万人,占58.03%。与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44.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4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个方面看阜阳人口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