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媒体看阜阳看颍淮大地这份答卷很精彩阜阳
TUhjnbcbe - 2022/12/7 14:23:00

8月日-2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央媒省媒组成的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路线采访团首站来到阜阳。接下来,跟着阜小布去看看,采访团眼中的阜阳现在是什么样子吧→

《安徽经济报》:

看颍淮大地这份答卷很精彩


  去年7月20日,王家坝闸时隔3年再开闸放水,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感天动地。随着洪水过去,人们的生活在恢复重建中逐渐恢复平静。一年多过去了,颍淮大地坚持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精彩答卷,从侧面印证了安徽发展变化。


  8月日,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年多来,阜阳市抓救灾和灾后重建,科学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方面,阜阳市加强沪苏浙对接合作,一批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


  据介绍,为加强治淮力度,日前,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该工程属省界工程,是国家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护岸及影响处理工程等。项目建成后,将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临淮岗河段的行洪能力达到规划要求。


  在王家坝闸,记者看到,淮河水位处于正常水平。王家坝建成至今,已有3个年份6次开闸蓄洪,共蓄洪75亿立方,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进位于王家坝村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紧张作业。这家企业主要从事拉杆箱、拖轮包、书包等劳动密集型生活用品生产销售和代加工。“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招人员培训,所有项目落实达产后,年产各类箱包00—万只,产值0万元,可带动人就业。”企业负责人王恒亮介绍,红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吸纳周边三个行*村联建王家坝扶贫车间,每年合计分红9万余元;以小额信贷方式带动46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元;大户带动王家坝村67户贫困户产业经营,每户每年分红元;加上其它方式连续进行帮扶,累计分红合计达到00多万元。


  阜南县老观乡处于蒙洼腹地,是典型的低洼地,群众发展大宗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发展经济作物投资大、风险高,这也是导致群众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该乡*委书记王*介绍,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当地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让老观乡找到了发展芡实种植,趟出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该乡芡实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因种植技术先进,加上当地水体环境优良,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味美、药用价值高。芡实干果加工成米仁,俏销市场。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也盘活了村集体土地、鱼塘等一批闲置资源,目前全乡7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康湖村、和台村、老观村三个村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70万元。


  走进曹集镇西田坡庄台,如今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利民村正利用蒙洼庄台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下一步西田坡将根据庄台的优势,准备发展采摘园、垂钓中心,搞娱乐休闲一体,打造成旅游庄台,团结群众,服务好群众,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阜南县利用PPP项目开发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是该县与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县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以多维可控生物天然气技术体系为主体,以整县域全量化处理模式为支撑,以特许经营方式为收益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县域废弃物处理、天然气供应、化肥减施有机肥供应等多项地方*府
  目前,阜南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把传统的农村沼气池打造成一个集环保、能源和农资供应于一体的大型生物化工产业体系,将会联合相关产业集团,共同抓住高质量发展转型机遇,重构县域生态循环体系。


  为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阜南县倾力打造台商产业园,延伸和壮大该县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带动机械电子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利税可达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就业0余人。目前,首批入驻企业为安徽加硬机械有限公司、安徽阳宇橡胶机械有限公司,入驻企业掌握全球领先的橡塑机械制造核心技术,旗下“阳宏”“新冀”等品牌处于业界领先地位,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同行业前茅,产品远销全球各地。(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吴根权田斌)

《新安晚报》:

精准扶贫

阜南县小小箱包厂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8月日下午,在阜阳市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赵大姐正在缝纫机旁忙碌地工作。丈夫在外跑车,她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顾孩子,这让她十分满意。年8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王家坝闸考察后,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如今,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年产各类箱包00—万只,产值0万元。

"总书记的到来,体现了他对受灾群众的关心,也是对小微企业的关心。"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亮回忆说,当时总书记问了几个问题令他印象深刻。"他问我们公司年的产值有多少,问我挣了多少钱,还问了当地的*策有没有落实,我在银行有没有贷款等。"王恒亮说,公司的厂房刚建成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流动资金,现在不一样了,当地*委*府不仅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帮助公司介绍客户,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实际问题。

据了解,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拉杆箱、拖轮包、书包、电动车头盔、童车附件等劳动密集型生活用品生产销售和代加工,同时也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扶贫车间,服务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就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每人每月元左右。

王恒亮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现在工人们的干劲足、积极性高,他自己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有信心,公司今年计划达到万到0万产值。"像我们做实体经济的,最重要的就是把产品做精、做好,公司效益上去了,员工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吸纳王家坝村60万元、朗湾村40万元、和谐村20万元联建王家坝扶贫车间,每年合计分红9万余元;小额信贷方式带动46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元;大户带动王家坝村67户贫困户产业经营,每户每年分红元等方式连续进行帮扶,累计分红合计达到00多万元。(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

《安徽日报》:

家门口就业

8月日,在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员工在加工销往非洲的箱包。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以生产销售和代加工拉杆箱、书包、防护隔离服等为主,该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以“企业+农户”的模式,把扶贫车间开到村门口,解决了3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就业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每人每月元左右。

(安徽日报记者李博摄)

《安徽日报》

西田坡庄台成了旅游点

8月日下午,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8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走进田间地头,了解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如今,西田坡庄台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采摘园,垂钓中心,农家乐,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安徽日报记者李博摄)

来源: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安徽日报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看阜阳看颍淮大地这份答卷很精彩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