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贺俊强被评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贺俊强是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教师,被省残联派驻阜阳市颍泉区刘伏庄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就在他驻村扶贫届满时,村民的签名填满了四页纸请他留任。近日,记者来到刘伏庄村见到了贺俊强,他说:“不忘初心,拼尽全力做好扶贫。”
镇干部他扶贫工作成绩突出
6月28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阜阳市颍泉区刘伏庄村。“贺俊强是年留任的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现任刘伏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颍泉区闻集镇*委书记陈建利介绍,贺俊强年来当地扶贫,目前,已扎根扶贫一线五年。
贺俊强走在村道上,而他刚来时,脚下这条路还是泥巴路。
刘伏庄村位于阜阳市闻集镇,共9个自然村,户人。目前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残疾贫困户81户人。
如何带领贫困户尤其是残疾人家庭脱贫奔康,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贺俊强任职以来,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为刘伏庄村脱贫奔康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现在已是闻集镇*委委员,但仍坚守在刘伏庄村扶贫一线。”陈建利说,年11月贺俊强被省残联派驻阜阳市颍泉区刘伏庄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连续4年年度考核“优秀”,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任期考核为“优秀”。年留任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现任刘伏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期间,他因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十二五期间扶贫助残先进个人”“阜阳市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标兵”,三次被评为“阜阳市颍泉区优秀选派帮扶干部”。
贫困村民感觉他不像当官的
“前一段时间小麦刚收割完,小麦秸杆禁烧是村里最大的事,贺书记一块田一块田地巡查。”采访中,60多岁的村民刘玉新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村书记了,而他刚来时,大家根本就没有想到贺俊强是村干部,因为他没有一点官架子。
贺俊强在走访村民。
快五年了,刘玉新还依然记得贺俊强刚来时的样子。“那天比较冷,他就穿一双棉鞋,鞋还被雨水弄湿了。”刘玉新说,那时村里多是泥巴地,一下雨,村民就穿着胶鞋出门,大家也不会想到村干部连胶鞋都没有。
“你这样徒手擦垃圾桶,很容易伤到手,最好戴上手套,用湿毛巾擦。”刘玉新回忆,当时听到这话,他感到很意外。“我是一个贫困户,天天做擦垃圾桶的脏活,一般村民也很少和我打招呼。”
刘玉新后来才知道,那天和他说话的正是村书记贺俊强。慢慢地,他和贺俊强就不生疏了,很多事都愿意和贺俊强讲,包括自己有残疾,因病致贫等。再后来,贺俊强就帮着他搞养羊、养牛。现在,刘玉新已经脱贫。
群众代表他是真心来扶贫的
“我在村边开了一个小商铺,和村民交流也多一些。”群众代表程运忠告诉记者,扶贫干部来到村里后,有时也来店里买一些物品,所以,他也暗中观察来村里的扶贫干部。“是否经常在村里,还是一个月见不上一次?是不是真心帮扶?只要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看清楚。”
贺俊强在走访村民。
程运忠告诉记者,贺俊强刚来村里时,经常来小店买方便面,说明他没有到城里或镇上瞎吃喝,而是一直待在村里。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程运忠发现贺俊强经常下乡走访。
“看到贺俊强是真心在村里扶贫,想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程运忠说,他于是就把村里哪些是真贫,需要帮扶,都如实推荐给贺俊强。“贺俊强是年来的,三年期满后,大家听说贺俊强要走了,感觉不舍。”村民刘传曾说,但人家是否愿意留下来?也不能强求啊!毕竟这里环境这么艰苦,俺们村民能做的就是签字按手印,联名写申请,希望贺俊强留下来。
“我们之所以让贺俊强留下来,是因为他干得好,大家不舍。”村民孙景堂告诉记者,要是来的扶贫干部干得不好,大家可能希望他赶紧走,说不定来个更好的。现在证明当初联名申请是做对了。
扶贫期满村民联名想让他留任
“听说贺俊强扶贫期满了,我们几位感觉,俺们这里村民的日子才开始有起色,希望贺俊强能留下来。”村民孙全巨对记者说,这时,不知道谁提议说,咱们联名按手印申请让贺俊强留下来吧。
贺俊强在走访村民。
于是,大家找来纸,自愿进行签字按手印。很快,四页纸写得满满的。“此事宜早不宜迟,大家写好后,我就拿着去找贺俊强了,不管他是否留下来,我们的心情要让他知道。”
“村民按手印让我留任,真的感到很意外。”采访中,贺俊强告诉记者,尽管之前,他也知道小岗村有过村民按手印请求干部留任的事。“真没有想到这事会发生在我身上,非常意外。”
“说真的,看到满满四页纸签名手印,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三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贺俊强说,当时,正是扶贫关键时候,他不能当逃兵,他要让村民一起脱贫。还有就是组织的信任,省残联派驻他到阜阳市颍泉区刘伏庄村扶贫,一定要做好。
后来,组织征求贺俊强个人意见并出于种种考虑后,让他留任选派干部,继续任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带领大家脱贫。
对话贺俊强:
争当扶贫路上急先锋
记者:刚到刘伏庄村时是什么印象?
贺俊强:我是山东人,年通过统一招考,到安徽省残联所属的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从事特殊教育。年11月,我被省残联派驻阜阳市颍泉区刘伏庄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当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
我到现在还记得,刚来村里的那天,天气阴冷,到了夜晚,住在村部一间小平房内,感到格外的寂静和清冷,几乎一夜无眠。好在,在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关怀、关心下,我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记者:刚到村里时,村集体经济状况如何?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贺俊强:刘伏庄村共有9个自然村,目前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残疾贫困户81户人。刚来那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为了帮助村里及村民增收,我走村入户调研,积极帮助村里申请、增加了光伏发电、土地出租等项目。
除此之外,我还帮一些村民寻找致富路。景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景海是一个在外创业成功的视力残疾人,我了解情况后,跟他进行了沟通。最后,一番谈心后,他回乡创办了合作社,注册资金80万元。合作社优先吸纳残疾人贫困户进社务工,共带动34户贫困户(含13户残疾人贫困户)参与,其中52人现今已走上了致富道路。截至年,刘伏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立5家。村集体收入年为12.4万元,年为15.16万元,今年将有望达到20万元。
记者:多长时间回家一次?
贺俊强:闲一些的时候,两周回合肥一趟;忙的时候,一个月才回合肥一趟。我爱人在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书,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刚开始,儿子上幼儿园,接送孩子和工作,常常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当时,她也曾抱怨过我。但了解到我工作的重要性后,她还是选择了大力支持我,不但请岳父母来帮忙照顾孩子,还辞去了系团委书记的行*职务,彻底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现在儿子已经上三年级了,他从上一年级开始,每到寒暑假都会到刘伏庄村来。刚开始,他总是说农村没有游乐场、没有肯德基,住不习惯。如今,他很喜欢这里,有时能住上一个月。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工作计划?
贺俊强:尽管所在的行*村已经脱贫,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量依然很大。下一步,除了积极帮扶村集体及村民创收、增收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防止返贫;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及村民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发展一批能做事、想做事又愿意留在农村干事的青壮年及退伍*人入*,列入村后备干部培养队伍。
余波高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振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