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约进行到一半,突然下起了雨。这下,光滑的领奖台更滑了,不止一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获奖者在登台领奖时摔了跤。
风催雨急,雨越下越大,不少坐在看台后排的观众扣上了帽子,裹紧了外套,前排有的披上了雨衣,撑起了伞,我国车身修理项目参赛选手徐澳门已全身湿透,却还觉得有些微微发热。
此时,他和另两名获奖选手正站在另一侧领奖台旁,紧握着五星红旗,等着主持人公布车身修理项目比赛前3名的具体名次,心跳不禁越来越快,当听到“……andthegoldmedalgoestoAomenXu,China”,他披着五星红旗冲向了那个最高的领奖台,雨在浇,身体却像在沸腾、燃烧,他举起五星红旗,昂头跳了起来,大喊……
也许由于过于激动,徐澳门已经忘了自己当时在喊什么,只记得“大雨下得眼前迷茫茫一片,很疯狂”。这的确是个“疯狂”的夜晚,也是属于技能人才的荣光时刻,四面八方的掌声涌向他们,灯光、镜头追逐着他们,中国代表团选手从领奖台捧回16金14银5铜,让中国再登世赛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榜首。
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赛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这63名代表中国出征本届世赛的选手绝大多数为95后,平均年龄仅21岁。在此之前,他们是扔进人群就找不到的“无名之辈”,多是技工院校的老师、学生、某些企业的在职员工。再往前,他们有的是被“考试系统”淘汰的“后进生”,有的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娃”……如今能站在世界级竞赛的领奖台上,这期间路途漫漫,长达2年、4年或更久。
但最为关键的时间,只有4天22小时、18小时,或更短。
开始
当地时间8月23日9:00,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赛正式开赛。徐澳门做完赛前准备,第一件事便是将五星红旗整整齐齐地挂在自己的比赛工位上。
“我是代表中国来的。”一边挂,他心里一边默默“奏”起了一小段国歌。陆陆续续,五星红旗在此次世赛全部56个比赛项目的赛场“升起”,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参赛项目全覆盖。
巡场时,看着四处挂起的五星红旗,第45届世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心里很感慨。这已是他第三次担任世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他谈道,年中国首次参加世赛时,“挨个儿给有世赛比赛项目相关专业的学校打电话,找不到人(参赛)!要不就是技术不过关,要不就是语言不行,要不就是还没搞懂这个项目究竟要比什么。”最终,中国代表团仅派出6位选手参加了第41届世赛,获1银5优胜。
参加这一世界最高层级的技能大赛,毫无疑问是一次技能切磋与交流,但也是国家/地区之间的技能水平和荣誉之争。因此,不少国家、地区皆有备而来。
早在比赛开始前的两天,各比赛项目的裁判之间就已进行了一番较量,比如“不同国家的裁判怎么理解竞赛规则”“评分标准怎样才能公平公正”“能否添加工具”等——一场多方利益的博弈,“争论已经不能用‘热烈’来形容,而是‘激烈’,大家争执不下时,就举手表决或请首席专家定夺。”第45届世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景凤告诉记者。
显然,此时的赛场已有了几分硝烟味儿。
距离开赛越来越近,来赛场观摩的人也越来越多,开赛哨声响起,徐澳门已经紧张到拿工具的手都有些发抖,他也说不清这压力是如何突然“蹦”来的。他今年还未满20岁,出生那年赶上澳门回归,于是父母为其取名“徐澳门”,1.85米的个头儿,看起来阳光、大大咧咧,但其实心思细腻。小学三年级时跟着务工的父母从安徽阜阳老家来上海,因成绩不突出加上外来务工子女在上海就读高中的条件限制,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学门手艺早点为家里分担些负担,年9月便去了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就读。
就在徐澳门开学前的半个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赛传来喜讯,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共获5金6银4铜和11个优胜奖,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徐澳门的师兄、车身修理项目选手罗良便是其中一位银牌获得者,不仅获得了36.5万元奖金,被上汽集团录用,上海市还破例为只有中专学历的罗良办理了落户上海的手续,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开学时,学校的墙上、信息栏上已铺满了罗良的海报、事迹介绍,当时的徐澳门心里“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但没想过自己也能去参加世赛。然而,刚上完第一节实训课,徐澳门就因“手工活做得认真细致”被专业老师一眼看中,被选进了世赛“种子库”,即学校技能训练队。与徐澳门一起入选的有10多名学生,最小的仅15岁,他当时16岁,想着“万一也能拿个奖牌呢?再不济还能多学点技术”,于是徐澳门欣然踏上了世赛之路。
几乎与此同时,攀枝花技师学院组建了世赛焊接项目培训班,报名人数超过了80人,其中有一位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赵脯菠,18岁的他暗暗下决心要成为留到最后的那一个;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学生温彩云此时正在读大三,她没想到4年后能拿到世赛时装技术项目冠*。
同在广州,本届世赛砌筑项目冠*陈子烽当时正跟着邻居学做手机生意,想在社会上闯荡出一片天地,一年后,他重返校园,来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想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又一年过去,学校突然掀起了一股世赛冠*热潮,因为他的师兄梁智滨成为第44届世赛砌筑项目的冠*。
直至此时,陈子烽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比赛!”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也去报名,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学校里的3个报名群都显示已满人,差点没挤进去……
追溯过去,人们常会发现很多重大抉择和转折,最初往往发生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看似平淡的日常。或是“想多学些技能”,或是“被老师推荐去参赛”,或是抱着“万一自己也拿奖呢”的希望,在世赛之路的开端,中国代表团63名参赛选手的所处、所想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此时都站在了第45届世赛赛场上。
赛跑
虽说紧张,但测量车身的基础数据并校正,是车身修理项目第一个比赛模块,也是最轻松的环节,对徐澳门来说并不是难事。到了第二个比赛模块,即模拟结构件更换进行到一半时,徐澳门就不得不停下来。
在更换前纵梁时,他需要撬起车身,仔细观察前纵梁上的损伤才能确定更换方案,但从不同角度看损伤,它的凹陷角度、损伤程度等皆不相同,如在穿针引线般,看得徐澳门一阵眼花。
他蹲坐在地上约15秒,闭上眼,让自己喘口气。比赛争分夺秒,他不敢歇时间长了,起身继续观察、切割、打磨、钻除、焊接……右手腕又开始隐隐作疼。半年多前,第45届世赛国家队集训期间右手不小心骨折,医生建议立刻手术,但他直到如今比赛完才考虑这件事情,当时对外说只是不小心扭了,“休息两天就好了”,因为他害怕因骨折被劝退,已经错过了第44届世赛,“这次不想再错过”。
当年,虽说被选入了学校技能训练队,并在一年级下学期“莫名其妙”地拿了第44届世赛车身修理项目上海市选拔赛冠*,但由于练习时间尚短,基本功不扎实,最终只能给师兄、后来的第44届世赛车身修理项目冠*杨山巍做“陪练”。
师兄几点起床,他就几点起床;师兄训练多久,他就在旁帮他计时、拿耗材、打杂多久;一边打杂,一边观察师傅和师兄如何操作,闲下来时就自己在旁边默默练习。
最初,与他一起做“陪练”的,还有三四位同学,后来走了一位,再后来都走光了,只剩下徐澳门依然在训练场上忙来忙去,从早到晚,甚至到凌晨。
此时若沿着长江往上游走,在攀枝花,可能会看到赵脯菠在训练之余还在用手托着砖练习腕力,一托就是个把小时;因焊接特别考验“蹲功”,他在看书、洗衣服,甚至吃饭时就都蹲着,有时蹲久了再站起来时眼前发黑,但活动活动四肢,咬着牙继续蹲;焊接是件“苦活”,端着焊枪如在钢铁上“绣花”般,哪怕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赵脯菠身上已被炙热的焊渣烫出不少疤痕,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要比别人更能吃苦”。
可训练了5个月左右,赵脯菠还是熬不住了,打电话给爸妈说,“不想干了”“不想比赛了”。“忘了当时我爸妈具体说了什么,总之不同意,觉得我在这里至少能多学些东西。”电话这头的赵脯菠有些绝望,哭了:“爸妈不理解我,不知道我有多累……”
但他能理解爸妈,理解家里的困难,不知道哭了多久,第二天赵脯菠又钻进训练场,从此再也没想过“不练了”这件事。
一路闯过了第44届世赛焊接项目四川省选拔赛、全国选拔赛、国家队“10进5”比赛,可在年1月,赵脯菠还是以第三名的成绩止步于国家队“5进2”比赛——梦想像在眼前忽闪了一下便消失不见,这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只给了自己两三天消沉的时间,转身投入第45届世赛的备赛中,因为“不甘心”。
在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实训场上,站满了报名参加第45届世赛学校选拔的学生。“那场面太壮观了,偌大的实训场挤满了人。”当时工程测量专业二年级的陈子烽具体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只记得签了到,老师就让大家把实训场里面的一堆砖搬到外面去。
“搬砖?”一听说要搬砖,很多学生扭头走了。
第二天,实训场只剩60多个人,开始练习铲灰、铺灰、带灰等基本动作。在此之前从未碰过砂浆、砖块的陈子烽也从零开始学起砌筑,很多人可能觉得,砌筑不就是垒墙吗?但世赛中要垒的是“艺术墙”,包括识图、放样、切割、抹灰、勾缝、调整、清洁等步骤在内,选手需要在平均秒内铺完一块砖,其中,尺寸测量、垂直测量、水平测量、平整度测量、角度和细节测量的误差均不允许超过1毫米。
差不多每一两个星期,学校就进行一轮淘汰赛。每次淘汰赛前都是陈子烽最紧张的时候,前一晚就开始画图纸,记住比赛时的关键尺寸,计划第二天的步骤……两个月下来,60多人变成了30多人、18人、12人;一个学期后,12人变成8人、7人、6人、4人、2人,陈子烽便是这“2人”中的一位,拿到了参加全省选拔赛的“入场券”。比赛完,看着空落落的训练场地,陈子烽反而有些伤感,“一个一个一起训练的小伙伴都走了,场地越来越空,比赛其实挺残酷的。”
不过更“残酷”的比赛还在后面。如打“通关”般,他们还需闯过难度不断升级的省(市)选拔赛、全国选拔赛。年6月,第45届世赛全国选拔赛结束,56个比赛项目有名参赛选手入围国家集训队,徐澳门、赵脯菠、陈子烽等名列其中。
等着他们的是,中国为培养、训练世赛选手并带动更多技能人才而设立的个第45届世赛集训基地。每个集训基地皆按照世赛的比赛标准打造,还配备了从全国各地选聘的技术专家团队。
从工具的准备到集训工作方案的确定和实施,从选拔选手到世赛结束,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叶建华平均每月就有半个多月蹲守在集训基地,焊接项目教练周树春曾在做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第三天就裹着绷带来指导选手训练……
等到世赛开始的前几天,他们就开启了“暴走”模式,四处协调,尽可能为选手比赛“铺垫”好一切,早出晚归,经常霸占着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