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北,华北平原南端。三十年前,进城务工大潮在这里涌起,这片古老土地从此汇入内陆与沿海相互交融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从春潮汹涌到潮平海阔,从鏖战春运到从容应对,在这一年一度的寒冷时节里,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以自己的热忱温暖着千百万务工旅客的出行之路。
随着皖西北地区纳入高铁版图,蔚为壮观的春运大潮在起伏波动后,由于高铁的加持而迎来又一春。如今皖西北地区铺展着2条高铁、5条普速铁路,其中京港高铁商合段为沟通长三角地区南北的第二条高铁通道,使得皖西北余万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乡亲,有了更加快捷、便利、舒适的出行选择。年春运期间,皖西北地区预计发送旅客将突破万人次,这背后凝结着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陆地航班”助力融合发展
2月16日一早,拎着大包土特产的裴银飞来到太和东站,踏上了赴上海的行程。“现在从太和就可直接乘高铁,4个多小时就抵达上海,真是太方便了。”他兴奋不已。
2月3日大年初三,高铁车站阜阳西站旅客发送量首次超越普速车站阜阳站,高铁成为阜阳春运的主力军。“年12月1日,阜阳、亳州地区百姓翘首以盼的京港高铁商合段和郑阜高铁联袂开通,填补了皖西北地区高铁空白,国内‘人口第一县’临泉县老百姓感叹‘动车开到家门口’,阜阳春运也因为高铁的加入,进入‘品质出行’阶段。”阜阳北直属站副站长陈海波感慨道。
时钟拨回到年初夏,安徽省遭遇百年未遇特大洪灾,多万亩农田绝收,皖西北地区首当其冲。农业收成影响加上开放之风劲吹,让皖西北地区部分敢闯敢试的农民,踏上进城务工之路,并逐渐形成全国5大务工客流发源地之一。
由于偏处淮北平原西端,“交通突围”是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两条被皖西北百姓称为奔小康“幸福路”的高铁,串起如珍珠般撒落在广袤大地的7个车站,加上原有的3个普速车站,布点均衡的高、普车站,实现了皖西北地区县县通火车,旅客可就近乘车出行,曾经千军万马涌向阜阳站的春运“锅底效应”已不复存在。
自年上海方向客流跃居阜阳春运第一位,此后长三角地区客流一直牢牢占据阜阳春运的首位。实现外承沿海、沿江地区经济辐射,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标,对于位处华东一隅的皖西北地区,迫切需要加强区域间连接。
“春运高铁客流超过普速成为常态,标志着商务流、公务流的兴起,必将加快当地经济的融入步伐。”阜阳北直属站站长曹仕权说,纷纷涌向高铁的进城务工大军,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也见证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稳步迈进。
“候鸟之城”延伸舒心旅程
2月18日上午,王金华和老伴早早冒着雪来到阜阳西站,一到站就顺当进入暖和的候车室,“没想到早到也能早进,太暖心了。”老人喜出望外。“在阜阳春运处于峰值的年,虽搭了候车大棚仍不能弥补候车能力缺口,于是引入限时进站措施。”阜阳西站站长储茂高介绍,取消限时进站,把提前到站的旅客请进候车室,让他们少受风寒之苦。
阜阳西站拥有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候车大厅,最多可容纳1.3万人同时候车。今年春运期间,该站最密集时段每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列车的密集开行使“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由于候车能力和运输能力充沛,延续了多年的开车前2小时进站的限时候车措施退出了阜阳春运,春运由“苦在冏途”向“乐在旅途”大步迈进。
阜阳地区在外务工达多万人,因为存在大规模、周期性人口迁徙现象,阜阳市被称为“候鸟之城”。今年春运期间,受复工复产加速回暖影响,地处阜阳市域内的两座车站预计发送旅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同在一城的普速阜阳站和高铁阜阳西站相距仅17公里,更好地满足了旅客出行方式多样化选择需要。
“过去,阜阳站发送旅客多来自周边21个市县区,旅客的大量涌来,曾创下单日发送旅客破10万的记录。”曾任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的李成林介绍,随着控制列车超员的“超员率”指标出台,阜阳春运由“走得了”迈向“走得好”。
对于奋战春运的干部职工来说,春运中最美的风景不只是车站内外的张灯结彩,更是旅客们悠然出行的脚步。闷罐车、木梯登乘、大棚候车是阜阳春运,复兴号、智能预约、刷脸进站也是阜阳春运,一同勾勒出时代前进的印记,让团圆的脚步不再漫长,让过年的路途充满温馨。
“如今,新生代回乡旅客不仅光鲜如城里人,还带来技术、资金和新观念,带动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老家在颍上县的原客运车间主任王佩喜感触颇深。
“农民车站”实现华丽转身
年,阜阳春运网购票占比达93%以上,春运大军的归乡之旅发生了沧桑巨变。网上购票自年兴起,当年占比仅10.8%,此后一路攀升,至年已达61.5%,当年售票厅售票占比降至18%,通宵排队买票的情景不见了。
春运大潮初起时,进城务工的农民旅客占阜阳站发送旅客的九成以上,阜阳站因此被称为“农民车站”。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阜阳站前广场连续搭了20年的春运大棚消失了,“春运期间的候车大棚曾是‘农民车站’的象征,随着高铁投入运营,候车能力和运力得到了极大改善,春运运能从紧缺走向了充裕。”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马林说。
坚守客运岗位近30年的安徽省劳动模范李玲玲,曾担任阜阳站春运广场候车总指挥。她坦言:“过去春运服务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苦,车次牌举到胳膊疼,组织旅客喊到嗓子哑,如今普速车站的客服设备一如高铁站,不仅提高了旅客的旅行体验品质,也让职工摆脱了靠拼体力的劳累,普速车站也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自年临时售票窗口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增加的自助售取票机,当年,问询也实现了人机对话。随着购票候补功能的完善,引入运用大数据随时调整列车开行的“一日一图”组织方式,春运列车实现适需而开,标志着阜阳春运组织、运能投放进入精准化阶段。
“务工经济是皖西北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进城务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缩小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阜阳春运也由此成为观察欠发达地区飞速发展的窗口。”阜阳北直属站党委书记张希望开门见山。他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阜阳春运真情服务务工农民兄弟的热忱始终不变,这其中值得记忆的不仅仅有奉献中收获的欣慰和赞誉,更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所获得的自豪感。
短评:让铁路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百姓
伴随着长三角铁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高铁“撒网”皖西北,务工大军的出行随之发生了沧桑巨变。如今,高铁的春运主力军作用凸显,时代的进步深深烙印在“阜阳春运”之中。
阜阳春运之变,见证了集团公司迈向强局之路的铿锵脚步,正是由于高铁的不断加持,客服设备的不断提升,候乘环境的不断改善,让料峭春寒中的远行充满融融暖意。
迈入高铁时代的阜阳春运,使百姓出行方式选择更加多样化、出行体验越来越美好,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高铁释放的经济和民生红利,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字:陈凯照片:阜阳北站
原标题:《高铁时代的阜阳春运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