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公办中小学教师招录考试称为“教师编制考试”。一些人认为教师生存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导致想当教师的人越来越少,进而使得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教师编制考试逐渐成为了“冷门”考试,教师职业渐渐成为了一个“冷门”职业。
关于“教师编制考试”遇冷,也确实有一些数据的支撑。昨天,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报名刚刚结束。虽然报名人数超过十三万人,但有超过一万七千余名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平均竞争比是7.9:1,考虑到会有报考人员通不过资格审查或不再缴费参考,最终考录比会更低。时间再往前推一年,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录考试,平均竞争比是6.5:1,其中阜阳市的竞争比只有3.9:1。同时,这两年教师招考中,都存在有一些岗位达不到开考比例甚至无人问津。这与公务员考试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
教师编制的考试“热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职业“热不起来”。而导致教师职业“热不起来”的原因相当复杂,个人的、体制的、社会的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让从教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受挫,也让很多人看清了一些本质。所以,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走上三尺讲台。
“国安就要重教,成才就要尊师”,教育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未来。而教师支撑着整个教育体系,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传播文化、育人灵魂。教师应该是一个地位崇高、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也应该能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不过,我们看到的现实恰恰相反。此时,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要让教师职业“热起来”,让优秀人才愿意走上三尺讲台。
第一,师范教育要归位
从数量上看,师范院校非常多,在中东部省份,几乎每个城市至少有一所师范院校。这些师范院校培养了大量一线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有不少报考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仅仅是因为高考分数不高,无法被其他院校录取,只能报考师范院校,并不是冲着当教师去的。他们就读师范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或是以师范院校为跳板,通过考研考入其他高校。另一方面,不少师范院校一直想“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没有花多少心思认真钻研师范教育。如此一来,师范教育变味了。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师范教育不到位,对教师职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幸好,近些年,国家开始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范围和规模,并且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这一切都是师范教育逐步归位的好兆头。
第二,教师待遇不仅要保障,更要提升
“要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应该说,这点已经做得很好了。从全国范围看,基本上没有再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但仍然存在教师收入严重低于公务员收入的情况。以某省直单位公务员为例,除了工资之外,他们还有年底的一次性奖励、住房补助金、车辆交通补贴、话费补贴、餐费补贴等各种福利。有些地区公务员,只是年底一次性奖励这一项就相当于当地教师一年的工资收入。
表面上看,教师工资确实不低于公务员工资,实际上在不少地区,教师的收入跟公务员收入有很大差距,这点大家心知肚明。只有真正提升教师待遇,让教师职业具有优越感,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第三,实行长期、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
全国各地都会定时、持续的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这点非常必要。不过,师资培训一定要科学合理。现在的师资培训一般分为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线上培训全员参加,每年两次左右,每次时间跨度大约两个月;线下培训是全员或部分教师参加,每年有一次左右,通常安排在暑假等各类假期进行。有的培训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种形式,增加教师负担,且没有任何实效,是为浪费人力财力。所以一定要优化师资培训内容和流程,让培训落到实处。
第四,职称评选制度需要做出调整
现在的职称评选制度饱受逅病,一线教师和部分教育学者都在呼吁要进行职称改革。职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前段时间,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有这样的描述:“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说明职称改革已经箭在弦上。
若以上四点能做到,教师职业一定会渐渐“热起来”,也一定会有很多优秀人才愿意在教育领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