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防控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的通知》,要求补齐社区防控短板,提高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防控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村(居)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作用,科学精准实施常态化防控各项要求。
村(社区)节假日期间要合理安排人员调休,做到全天候有人值守,并将值班人员信息向群众公开。大力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性活动,引导群众尽量就地过年。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防控和服务工作,做好面向就地过年群众的社区综合服务。无疫情地区要以适当形式做好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工作,加强对就地过年农民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做好生活保障、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其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
要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机场周边、城乡接合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村要强化防控措施,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发热后第一时间就诊、报告意识。组织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消除农村卫生死角。
全文如下↓↓
请滑动查看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防控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卫生健康委,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卫生健康委: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期局部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部分地区也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城乡社区防控特别是农村社区防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社区防控责任、补齐社区防控短板,提高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防控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守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激活和健全社区防控工作机制
各地要健全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村(居)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作用,加强与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协调联动,统筹协调派驻(下沉)人员、经济和社会组织成员、物业服务企业人员、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各方力量,科学精准实施常态化防控各项要求。
细化分解村(居)民小组长、门栋楼院长、网格员责任,将防控措施落实到自然村、小区和网格。切实加强村(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
完善村(社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响应预案,根据区域风险等级动态变化精准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健全包片联户、值班值守、巡逻走访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节假日期间要合理安排人员调休,做到全天候有人值守,并将值班人员信息向群众公开。
要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机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村要强化防控措施,抵边村要配合开展边境疫情防控。
二、严格落实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防控措施
已经启动应急响应的村(社区),要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规范设置进出卡点,落实出入人员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信息登记等措施,根据需要实施村(社区)封闭管理。
重点加强对独居老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租住人员的信息摸排;
重点做好对从事进口冷链产品相关工作人员、节假日期间返乡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及入境人员、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等解除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确保不漏报、不瞒报,坚决杜绝漏管失控现象。
配合开展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排查;
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处置;
配合加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对于农村地区实施大规模集中隔离的,要按照统一要求做好信息发布、人员登记、车辆安排等工作,协助维持集中隔离场所秩序。
完善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支撑,推动社区防控工作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留必要的线下渠道。
三、加强宣传教育防止人员聚集
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