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从生面孔到
TUhjnbcbe - 2024/10/27 17:12: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助理裴习育还记得,半年前他刚“上岗”时,认不得路、辨不清人、听不懂方言,种种难题摆在面前。他从一名虚心请教的“小学生”做起,走访脱贫户、进行人居环境月度考核,为把这些工作做好,他走遍了全村户。年以来,安徽省委组织部先后选派多名选调生前往基层一线锻炼、开展国情观察实践,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实现成长。“虽然缺少农村生活经历,但我想,主动干、多调研,就是接触干群、熟悉环境的有效方式。”裴习育针对老党员、产业大户、独居老人、留守儿童、脱贫户等走访对象,提前做足功课,列出访谈清单,搜集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意见建议。裴习育(右二)在百姓家中走访。练就一双铁脚板,让裴习育更有底气,把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发力点。他联系江塘乡初级中学召开学习方法专题分享会;牵头成立大塘村先锋助学服务队,在每周六下午对困难儿童进行课业辅导;依托安徽组织干部学院帮扶资金,将废旧门球场改建为儿童乐园……到村工作半年多来,越来越多村民们知道了“小裴”的存在。一次准备入户调研时,小裴看见80多岁的汪素珍奶奶在田埂耕作,他“抢”过锄头,一边干活一边和老人拉家常,汪奶奶高兴地笑起来。今年4月,小裴加入大塘村人民公园绿化工程施工队伍,与村民一起干起转运、铺设、压实草皮的活儿。裴习育(左)在铺草皮。近日,小裴带着牛奶等慰问品到村里自闭症儿童家中看望,还向孩子家长介绍起附近工业园的就业机会。在他看来,选调生要与老百姓同劳动同甘苦,倾听群众心声,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在为民服务中收获百姓的鱼水深情。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的选调生,更多地了解基层现实,增长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年11月,24岁的罗沙沙来到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花园村担任村书记助理。对于这个新来的小姑娘,村民总有种“待客”般的客气,罗沙沙开始主动上门解决村民困难。土地承包权复核、登计房屋综合信息、人口抽样调查、禽类疫苗接种……围绕村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她一趟趟行走在村间小路,在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收获着乡亲们的信任。罗沙沙(左)入户走访。年初,罗沙沙在花园自然村、高庄自然村和花角自然村走访时了解到,令村民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路”。村组间小路是他们外出务工、求学必经之路,但沿途道路缺少防护,多为碎石路、土路。罗沙沙雨雪天时走访,鞋袜总是被泥水浸湿,这让她对老百姓的期盼感同身受。走访时,老党员张竹英拉着罗沙沙的手说:“姑娘,我都快90岁了,眼看着咱们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但家门口的路真是糟心事。我总想趁着还能走动,出门和老朋友叙叙话。但路不好走啊。”张爷爷的话让罗沙沙记在心中。她观察到,一些乡间道路宽度只有1.5米左右,路基状况也不能够满足项目申报条件。为此,罗沙沙和同事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得到村民同意和支持后使用村民组资金进行路基修复加宽。经项目申请、现场勘察、可行性研究等流程,三条沿水道路在年上半年顺利开工。村民们发小视频分享施工进展,也有人自发前来帮忙,这让罗沙沙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丰富内涵。如今,平整的三条新路在村落间延伸,乡亲们的笑容在罗沙沙心头绽放。修建过程中的一次次沟通调解,让她从“生面孔”成为了群众“贴心人”。“只有真正将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够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了美好生活奋斗。”她感慨道。厚厚的黑色笔记本,记满了26岁的李勇国情调研的心得。年1月6日,李勇从家乡六安来到了皖北平原,担任阜阳市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刚来时,利用下班时间骑自行车了解村貌,村民向我投来陌生的眼神,村里的狗也冲我吼叫。”李勇克服异地关、语言关、饮食关,跟着村干部走访多户脱贫户,他要用数据说话,呈现农村的真实面貌。李勇(左)与村民交谈洪单村有7多名人口。节端午节后,李勇一头扎进村里,每天带顶草帽、穿件防晒出门,连续工作天,完成对17个自然庄和16个村民组常住农户的走访。汇总数据、填写村情、撰写报告……一路走来,肤色变黑了、运动鞋鞋底也磨坏了,他对洪单村的认识由“表”到“里”。让他感动的是,每到一处,生产队队长、志愿者、老党员等人都热情地介绍他的身份。朴实的村民会拿出干净的凳子让他休息,会跑到菜园里摘瓜果让他尝尝,一句“晌午搁着呗走了”(记者注:中午留下来做客)更让他倍感亲切。李勇绘制的地图。根据走访资料,他绘制出详细的洪单村地图,成为工作的重要参考。李勇信心倍增,立志发挥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在基层建功立业。图片为受访者提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从生面孔到